The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for Huwei Military Village
-01.jpg)
甲棟

甲棟共有三棟 建築,日治時期屬於「避病舍」、「附屬建築物 」及「 病舍 」,為過去虎尾飛行場五區中 規模最大的軍醫院,醫院房配有防火池、龜型防空洞以及蓄水池 ,戰後也分配成為眷舍, 建國裡第一任里長李國安便居住於甲棟。
乙棟

為日軍的倉庫型建築,此棟大多為軍官居住,戶 數與丁棟相較減少許多,有許多眷戶同時擁有南北二戶相連的空間,中間的走道亦成為住戶所 有,故原本明顯的走道在丙棟則消失了。
丙棟

「丙棟」過去為日本海軍航空隊所興建的「第二士官舍」,配有一個龜型防空洞,戰後也接收成為軍眷眷舍,房屋型式與丁棟相同但面積較小,丙棟戰後初期分配給虎尾機場的軍官及眷屬居住。 丙棟的分隔早期應與丁棟相同,中間有十字形走道,但經歷初級班至空訓中心時 期,眷戶搬走後所留空間被左鄰右舍占住打通後,隔間則不似丁棟仍保有完整的分隔走道,丙棟內居住的軍官有後勤補給與訓練單位人員,在眷村住戶搬遷後曾經失火,目前僅剩牆壁、屋頂全無。
丁棟

屬於日治時期虎尾海軍航空隊的兵舍,戰後規劃作為眷舍所使用,屬於眷村內士官階層所居住, 分割為26戶每戶約 3 坪半大小,眷村內隨著小孩出生居住空間不足,開始家家戶戶進行加建,丁棟內可見居民自行加建閣樓與二樓形成屋中樓的狀態,部分住戶搬走後會由隔壁併戶使用,丁棟保存完整從內部可見日治時期、戰後的多重歷史痕跡,外部可見兵舍扶壁設計、氣窗設計以及增改建空間。
己棟

屬於戰後1950年代所興建的飛官宿舍,從日軍地圖上見原先設有「主計科」倉庫,推估為二戰期間遭美軍轟炸而損毀,相對於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兵舍較矮,附近的庚棟、辛棟皆為戰後興建提供飛官居住。
己棟於2019年修復完成開放,由於已棟經過十年的荒廢,大多屋頂塌陷,修復時採用遺跡式保存,留下房屋格局並將屋頂重建,目前有文創商家、餐飲店進駐。
庚棟

根據日軍檔案,庚棟位置原先為日軍的倉庫,二戰時遭到美軍掃徹而毀壞,戰後空軍初級班時期,民國40年代空軍利用空地加蓋提供給飛行教官作為眷舍使用,全棟十戶,每戶二個間共計7坪,外牆均為磚造。
辛棟

屬於戰後1950年代所興建的飛官眷舍,從日軍地圖上可見原先設有「主計科」倉庫,推估為二戰期間遭美軍轟炸而損毀,相對於日治時期所建的兵舍較矮,附近的庚棟、辛棟皆為戰後興建提供飛官居住。
忠棟

日軍檔案上記載為虎尾海軍航空隊的「兵舍」,戰後接收初期稱為「戊棟」,後續於虎尾機場作為空軍初級訓練班任務時作為「飛行員單身宿舍」,因而改名為「忠棟」,眷村人又稱「光棍宿舍」,初級班任務結束恢復眷舍使用,忠棟後方有一獨棟建築為「福利社與理髮廳」,為後期李姓陸軍搬入所自建經營,過去忠棟與福利社之間的廣場會撥放電影給大家欣賞。
孝棟

孝棟根據日軍地圖上紀錄為「兵員烹炊所及浴室」,屬於虎尾海軍航空隊的廚房、吃飯場所及浴室空間,戰後初期虎尾眷村人稱為「廚房棟」,後期命名為「孝棟」,虎尾眷村的眷一代及戰後初期出生的眷二代仍使用「廚房棟」這一名稱。 虎尾眷村大多建築較為樸素,並無太多建築語彙與裝飾,孝棟有著日軍所建設的連續拱廊,屬於虎尾眷村中日軍兵舍少數能辨認的建築語彙,連續圓拱廊為日本海軍軍營常見元素,推測是為了因應臺灣南部夏季炎熱氣候,目前虎尾建國一 村的孝棟、建國二村的老一棟皆可見到拱門、拱廊設計。
日軍衛兵詰所

建國一村 1 號眷舍於日本時代為兵營區的衛兵室,日文又稱為「衛兵詰所」,屬於衛兵所進駐使用的建築,與虎尾建國眷村入口處的崗哨為一套配置,崗哨仿日本軍帽的形狀搭建,日治時期稱為「番兵塔」,戰後仍有衛兵站哨,直至民國48年(1959)後逐漸撤哨。戰後里長宅原為眷村眷舍,最後一任住戶因當選 建國里里長,且一連四任故此宅又被稱呼為「里長宅」。目前建國一村一號於2019年進行簡易修繕,成為虎尾建國眷村文化駐地工作站,負責眷村文史研究與推廣。
自治會

建國眷村以前分為一、二、三、四區,分屬廉使北溪兩里,眷村較無大型聚會,空軍到眷村放映電影或其他活動都是以各區為主。自民國59年年中,軍方為了管理方便,將虎尾建國一~四村行政區域獨立成為「建國里」,首任建國一村村長朱祝餘向空軍總部爭取在村內空地現址加蓋房舍做為一村村長辦公室,亦稱自治會,後續村長爭取經費於此地辦理各式課程提升眷戶技能,直到空軍電台結束成為建國一村活動中心後,活動、課程等才遷移至今日的活動中心辦理。
活動中心
.jpg)
日軍檔案上記載為「士官烹炊所及浴室」,根據接收老兵回憶,接收初期內部設有澡堂,虎尾機場成為空軍初級飛行訓練班時,成為空軍電台通訊單位辦公室,並附設福利社,初級班結束後改為活動中心、自治會辦公室以及聯勤第 2218 診療室等使用,過去眷村推廣活動也會於活動中心舉辦。
戰備蓄水池(防火池)

目前虎尾建國一村中有三座戰備蓄水池,日軍檔案稱呼戰備蓄水池為「防火池」,用於二戰末期防範美軍轟炸滅火運用,戰後蓄水池融入眷村人生活,部分眷戶運用蓄水池種瓜、養魚,建國一村除了圓形蓄水池外,於甲棟也設有一座方形消防池。
水利設施—水塔

虎尾建國一村及二村皆有日軍遺留的水利設施群,於日軍檔案中稱呼為「水源地」,其配置為一水井、唧筒室、濾水池、蓄水池及高層給水塔,虎尾建國一村的水塔上仍可見到二戰美軍轟炸所留下的機關槍掃射痕跡。 戰後國軍接收兵舍後,一村水塔曾因為眷舍分配問題短期有軍人居住於內,根據接收老兵回憶來到水塔時,第一層放置一些抽水機與加壓機,水管四散於地面無從得知如何使用,因此水源地及水塔在往後的眷村歲月並無再使用,今日壯觀的水塔已成為虎尾眷村的知名地標。
大型防空洞

虎尾建國一村過去為虎尾海軍航空隊兵舍區「一 區」,建國一村中目前仍留有四座大型防空洞,興建年份推估為1944年與兵舍同時完成,建國一村出口旁的兩座防空洞,根據日軍的引渡目錄國有財產設施紀錄,較大的防空洞為「防空兼戰鬥指揮所」,較小的防空洞為「發電所」,外觀皆覆土以及樹林作為掩蔽。 二戰後由國軍接收,機場與兵舍成為空軍基地及空軍眷村,防空兼戰鬥指揮所則成為空軍虎尾飛行初級班通訊分隊所使用。後初級班結束,通訊分隊改編為「空軍電台」,今日的活動中心為前空軍電台的辦公室,電台所有的通訊設備如有線電話、無線發報機等則裝設於大型防空洞中,約有4 至5人在內工作;小型防空洞則放置柴油及發電機。
牌樓

虎尾建國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皆設有牌樓,推估興建於1970年代,設置者為建國里第一任里長李國安,過去居住於虎尾建國一村一甲棟,為今日便是虎尾眷村的重要入口意象。
|指導單位: |

|主辦單位: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
|合作單位:雲林縣政府、虎尾鎮公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有橋漫畫工作室、文化保溫瓶、任由整合設計企業社、姊妹電台FM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