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圖片1.png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里

  虎尾建國眷村前身可追溯自日治時期虎尾飛行場兵舍,因應太平洋戰線的飛行員需求,虎尾飛行場擴增訓練學員需求,1943年將清領時期便存在的後壁寮、竹圍仔棋盤厝、吳厝三處農村聚落進行搬遷並興建虎尾飛行場兵舍,日軍於搬遷後的三個聚落興建一區、二區、三區的海軍航空隊兵舍,兵舍居住人員為戰爭時期的虎尾海軍航空隊,飛行員目標為衝撞美軍船艦,為今日聞名的「神風特攻隊」前身,飛行員成員組成包含日籍與台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收台灣,虎尾飛行場與附屬兵舍接收成為虎尾空軍基地及虎尾建國眷村,虎尾空軍基地前後經歷虎尾初級飛行訓練、虎尾空軍新兵訓練中心及防砲警衛司令部幹訓班,海軍航空隊一至四區兵舍成為建國一至四村,軍方分配日軍所遺留的兵舍作為眷舍使用,虎尾建國眷村隨著空軍基地任務不同,居住的軍人有所流動,其中以虎尾空軍新兵訓練中心時期,因懇親與新兵潮為虎尾帶來的繁華的經濟,當時的虎尾因物價指數高於鄰近鄉鎮而被稱呼為「小台北」。隨著人口增加眷村人開始於眷村內增改建眷舍,同時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與收入,眷村家家戶戶也運用眷村周遭的農田及村內隙地經營副業,其中以養生蛋雞為虎尾建國眷村副業的最大宗。

  1980年代,眷村眷二代長大外出工作,眷村住戶外流、房屋的破舊使得眷村人口不斷流失,2003年隨著虎尾空軍基地結束任務、國防部頒布的老舊眷村改建條例,虎尾建國眷村開始搬遷,2006年最後一戶住戶遷離,也為虎尾的空軍歷史劃下句點。

  搬遷後,地方文化保存人士不斷呼籲建國眷村的文化價值,奔走十年終於在2015年由雲林縣政府公告成為聚落建築群。今日的虎尾建國眷村仍留有完整日軍戰備設施、水利設施及防空設施,同時因戰備需求而留有的農村景觀眷村,在虎尾建國眷村可見多層次的歷史痕跡與多元的群族連結,虎尾建國眷村的將在保存成功後慢慢復甦。

|指導單位:            |

文化部.png

|主辦單位: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

|合作單位:雲林縣政府、虎尾鎮公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有橋漫畫工作室、文化保溫瓶、​任由整合設計企業社、姊妹電台FM105.7|

  • LINE
  • Facebook社交圖標
bottom of page